楊瀚森并未掉隊多位首輪秀都在適應NBA開拓者培養(yǎng)愿景依然明確
北京時間11月13日,開拓者125-117擊敗鵜鶘,楊瀚森連續(xù)第6場遭遇DNP,沒有獲得出場機會。美記Everts在波特蘭媒體上撰文談到楊瀚森。他認為這位中鋒并沒有掉隊,因為不少首輪秀和他一樣,也在適應NBA的節(jié)奏。以下是Everts的文章內容——


開拓者球迷對楊瀚森在隊內角色的感受?失望、沮喪與困惑都可以理解,尤其是開拓者當初為交易選秀權而放走的球員——考沃德,如今已然在灰熊展現(xiàn)出未來球星潛質。
但楊瀚森在賽季初期未能進入輪換陣容,還無需敲響警鐘。他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“需要長期培養(yǎng)的璞玉”,而且開拓者目前已有尚可一戰(zhàn)的中鋒輪換配置:克林根、(近期加入的)杜普-里斯,以及羅伯特-威廉姆斯,完全沒必要在這個階段把楊瀚森推向“狼群”(意指讓他倉促應對高強度比賽)。
球迷們總愛支持新秀,尤其是像楊瀚森這樣性格討喜、風格獨特的新秀。因此,休賽期的熱度在賽季開打后迅速降溫,難免讓人有些泄氣。但必須記住的是:絕大多數(shù)新秀在剛進入聯(lián)盟時,表現(xiàn)都不盡如人意。

不信?看看和楊瀚森一樣在首輪后半段被選中的其他球員:14順位的卡特-布萊恩特在馬刺隊幾乎得不到出場機會;比楊瀚森晚一順位被選中的中鋒貝林格,總出場時間僅29分鐘;第12順位的埃森格、第19順位的特拉奧雷、第20順位的亞庫西奧尼斯?全都毫無存在感!
這并非因為這些球員都是“水貨”,而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需要時間適應NBA的比賽節(jié)奏。楊瀚森并沒有落后于預期,對于一名需要打磨的前場新秀而言,他目前的處境再正常不過,而這正是他當下的定位。
楊瀚森從不可能成為“即戰(zhàn)力”。因此,盡管困惑之情可以理解,但或許有些多余。楊瀚森年僅20歲,想要擁有足以在NBA立足的防守能力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而且他在進入NBA之前,僅有的職業(yè)經歷是在CBA效力的兩個賽季。

這樣的履歷,實在不足以支撐人們期待他立刻在NBA掀起風浪。當然,如果你困惑的是:開拓者為何放著考沃德這樣能填補球隊明確需求的球員不選,反而選擇了楊瀚森——一個前景沒那么確定、且在克林根之后顯得有些多余的新秀?那么這種困惑是合情合理的。
但僅僅因為楊瀚森目前缺乏亮眼表現(xiàn),就斷言這是一次“錯誤的選秀”,在當下這個階段,還為時尚早,也并不公平。
開拓者對楊瀚森的培養(yǎng)愿景很明確:這位大個子,擁有羚羊般靈活的腳步、柔和的投籃手感,以及令人興奮的傳球天賦。即便他在新秀賽季的大部分時間里坐冷板凳,這些特質也不會消失。對于一名新秀,現(xiàn)在完全沒必要恐慌。哪怕看著他上場打球,遠比看著他在替補席上暖板凳有趣得多。